星际穿越 Interstellar |
|
---|---|
![]()
电影海报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克里斯托弗·诺兰 |
监制 |
|
编剧 |
|
主演 |
|
配乐 | 汉斯·齐默 |
摄影 | 霍伊特·范·霍特玛 |
剪辑 | 李·史密斯 |
制片商 |
|
片长 | 169分钟 |
产地 | ![]() ![]() |
语言 | 英文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
发行商 | 派拉蒙影业(北美) 华纳兄弟(海外) |
预算 | 1.65亿美元 |
票房 | 6.75亿美元 |
各地片名 | |
中国大陆 | 星际穿越 |
香港 | 星际启示录 |
台湾 | 星际效应 |
新加坡 | 星际效应 |

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
星际行星。
《星际穿越》(英语:Interstellar,香港译《星际启示录》,新加坡、台湾译《星际效应》)是一部2014年英国与美国合拍的科幻电影,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和监制,马修·麦康纳、安妮·海瑟薇、杰西卡·查斯坦和迈克尔·凯恩主演。电影讲述一组宇航员通过穿越虫洞为人类寻找新家园的冒险故事。
此电影是克里斯多夫·诺兰与弟弟乔纳森·诺兰共同编剧的作品,诺兰结合自己与弟弟的想法后于2007年拟定了一个脚本,再由自己与妻子爱玛·汤玛斯透过两人的制作公司先厥电影公司(英语:Syncopy Inc.)与琳达·奥布斯特(英语:Lynda Obst)的琳达·奥布斯特制作公司(英语:Lynda Obst Productions)共同成为制片人。找来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理论学家基普·索恩,他针对理论虫洞和时间旅行的潜在可能性做了许多令人惊奇的研究和工作,同时他也是电影的执行制片人,并担任电影的科学顾问,并交由派拉蒙电影公司发行。电影剧本吸引了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兴趣,随即宣布将会成为该片的导演。但于2009年,斯皮尔伯格及他的公司梦工厂离开了派拉蒙而被迫放弃执导,其后乔纳森·诺兰便提议由哥哥克里斯托弗·诺兰成为导演。华纳兄弟、派拉蒙电影及传奇电影公司共同为电影投资。
摄影师本是克里斯多夫·诺兰长期合作的瓦利·费思特,但由于他当时正忙于执导其处女作《超验骇客》的缘故,故改由霍伊特·范·霍特玛(英语:Hoyte van Hoytema)为电影摄影,他利用35毫米菲林胶卷及用于IMAX电影的70毫米菲林胶卷的格式来拍摄。2013年底开拍,拍摄选址包括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冰岛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电影利用丰富的缩微模型实践效果,而VFX创造了额外的数码效果。
2014年10月26日在洛杉矶首映,11月7日由派拉蒙公司于北美地区发布,全球票房6.75亿美元,大部分影评人都称赞该电影的科幻题材、配乐、视觉效果以及演出。赢得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在第41届美国科幻恐怖电影奖土星奖获得了最佳科幻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在内等10项大奖提名。
剧情
地球农作物因气候转变及枯萎病而经常失收,曾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工程师和航天飞机驾驶员的主角库珀(Cooper)被迫成为农民以协助解决粮食危机。库珀的10岁女儿墨菲(Murphy)发现其房间书架上的书本无故掉到地上,认为这是骚灵现象。不久后,一场沙尘暴在墨菲房间中留下二进制坐标,二人驱车到达坐标位置后发现那是北美空防司令部(已成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秘密基地)。
基地负责人布兰德教授(Dr. Brand)向库珀透露土星系统内出现了虫洞,认为外星智慧有意协助人类前往遥远星系移居,总署在约十年前已派遣了十二名科学家穿越该虫洞,各自降落在多个被认为有居住可能性的行星上,传送回来的资料显示其中一个以黑洞“卡冈图雅(Gargantua)”为中心的行星系统有三颗星球可能适合殖民。行星以降落的科学家名字命名:米勒(Miller)、艾德蒙斯(Edmunds)和曼恩(Mann)。库珀答允布兰德教授的要求,担任航天器永续号(Endurance)的驾驶员前往执行拉撒路计划(Lazarus mission):A计划为确认星球适居性后,透过布兰德教授的重力方程协助地球人类前往殖民;B计划为带着多个人类胚胎进行殖民,留在地球的人类则会灭绝。墨菲因担心库珀一去不回而深感愤怒,库珀在二人没有道别下离开,与布兰德教授女儿艾米莉亚(Amelia)、物理学家罗米利(Romilly)、地质学家道尔(Doyle)和两个机器人塔斯(TARS)与凯斯(CASE)前往太空登上永续号启程。
众人先到达米勒星;“卡冈图雅”庞大引力造成的引力时间膨胀使米勒星的一小时约为地球的七年。但众人漏算了前几年收到来自米勒的数据以此星球的时间而言其实是几小时前,因此除罗米利与塔斯外一众成员乘坐飞艇漫游者号(Ranger)降落星球后,才发现地表只有一片汪洋且经常出现巨型海啸,其海啸的来袭使道尔丧生和延误了回程。众人返回永续号后发现对罗米利而言已度过了超过23年的时间。
众人认为至今只能选择前往余下两个星球的其中一个,经过一番争辩后终决定前往曼恩星。同时墨菲已与库珀离开地球当年同龄,加入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协助布兰德教授解开拯救地球人类所需要的重力方程,但教授在健康恶化弥留之际向墨菲承认A计划不可能实现。另一方面科学家曼恩被众人从人工睡眠中唤醒后表示方程因缺乏黑洞引力奇点的数据而无法完成,因此永续号的真正目的并非拯救地球人类,库珀因此十分愤怒与懊悔,打算放弃计划、回到地球寻找家人。在稍后的营地寻找任务中,曼恩破坏了库珀的太空面罩并表示所有宜居数据均假,目的是希望国家航空航天局能派人前来救他。曼恩遗下待死的库珀后夺取漫游者号前往永续号,同时罗米利试图从被曼恩拆解的机器人奇普(KIPP)中取得探测资料,触动了诡雷引发爆炸身亡。艾米莉亚救回即将因吸入过多氨气而窒息的库珀,二人乘坐降落艇追赶曼恩。曼恩在与永续号对接不全下打开气闸,产生的失控减压使他身亡和导致永续号失控旋转,库珀成功对接永续号使其稳定下来。
永续号上的资源已不足以返回地球,因此二人驶向“卡冈图雅”,射出塔斯让它收集引力奇点的数据,在接收数据传送回地球后以重力助推前往艾德蒙斯星实行B计划。为减少永续号质量让艾米莉亚逃生,库珀让自己驾驶的漫游者号于耗尽燃料后分离进入黑洞,但在漫游者号被毁弹射逃生后,他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非线性流动的第五维度超正方体;库珀至此明了未来超越了时空、进化到较高文明的人类创造了四维超正方体和虫洞以拯救过去的人类,也明白自己亦是儿时墨菲遇上的幽灵、引导自己参与拉撒路计划(命定佯谬)。库珀把塔斯取得的黑洞数据以引力波透过墨菲的手表传送给她;成人墨菲在回忆此事时终发现父亲的讯息,完成了布兰德教授的方程使人类得以离开地球,前往环绕着土星运行的空间站居住。
四维超正方体空间在数据传送完毕后关闭,库珀被送离虫洞回到土星,被土星宇宙殖民地人员救起。此时他已离开地球91年,理论上而言已是124岁。库珀在空间站上与年老垂死的墨菲重逢,但墨菲不欲父亲目睹自己离世而让他离开,并说服他前往去寻找在艾德蒙斯星球上的艾米莉亚。电影最终库珀与塔斯搭乘一艘次世代漫游者号前往艾德蒙斯星。
角色


- 马修·麦康纳 饰 库珀(Cooper),单亲爸爸,有一子一女,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前宇航员和工程师。
- 安妮·海瑟薇 饰 艾米莉亚·布兰德(Amelia Brand),布兰德教授的女儿,生物技术博士。
- 杰西卡·查斯坦 饰 墨菲(Murphy),取谐音名墨菲定律,库珀的女儿,跟布兰德教授一起研究移居外星计划。
- 麦肯基·弗依 饰 年幼的墨菲
- 艾伦·鲍丝汀 饰 老年的墨菲
- 迈克尔·凯恩 饰 布兰德教授(Professor John Brand),艾米莉亚的父亲,移居外星计划的策划及负责人。
- 马特·达蒙 饰 曼恩博士(Dr. Mann)
- 卡西·阿弗莱克 饰 汤姆(Tom),库珀的儿子。
- 堤摩西·柴勒梅德 饰 年幼的汤姆。
- 约翰·利思戈 饰 唐纳德(Donald),库珀的岳父。
- 托弗·格雷斯 饰 盖帝(Getty),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博士,墨菲的男友。
- 蕾亚·凯恩斯(英语:Leah Cairns) 饰 露易丝(Lois),汤姆的妻子。
- 韦斯·宾尼 饰 道尔(Doyle)
- 比尔·欧文 饰 机器人塔斯(TARS,配音)
- 大卫·吉雅西(英语:David Gyasi) 饰 罗米利(Romilly)
- 乔什·斯图沃特 饰 机器人凯斯(CASE,配音)
- 大卫·奥耶罗沃 饰 汤姆和墨菲的校长
- 柯莱特·沃尔芙(英语:Collette Wolfe) 饰 汉莉老师(Ms. Hanley)
- 威廉·德瓦内(英语:William Devane) 饰 威廉斯(Williams),国家航空航天局董事会成员
- 伊莱耶斯·加贝尔(英语:Elyes Gabel) 饰 国家航空航天局管理人员
制作
- 克里斯托弗·诺兰 - 导演、制作人、编剧。
- 乔纳森·诺兰 - 编剧。
- 爱玛·汤玛斯 - 制作人。
- 琳达·奥布斯特(英语:Lynda Obst) - 制作人。
- 霍伊特·范·霍特玛(英语:Hoyte van Hoytema) - 摄影师。
- 奈森.克洛利(英语:Nathan Crowley) - 场景设计师。
- 玛丽·索弗瑞斯(英语:Mary Zophres) - 服装设计师。
- 李·史密斯(英语:Lee Smith (editor)) - 剪辑。
- 汉斯·季默 - 配乐。
- 保罗·富兰克林(英语:Paul Franklin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 视觉特效总监。
- 基普·索恩 - 理论物理学家、顾问、执行制片人。
发展与融资
此电影前提是由电影制片人琳达·奥布斯特(英语:Lynda Obst)及理论物理学家基普·索恩构思的,他们于1997年的电影《超时空接触》已经合作,并在天文学家卡尔·萨根给他们速配时已互相认识。二人基于索恩的科研工作上构思两个方案,关于“在宇宙中最通用电气的事情是突然让人类可以接触得到”,这吸引到电影制片人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兴趣。电影于2006年6月开始研制,当时斯皮尔伯格跟派拉蒙电影公司宣布由琳达·奥布斯特与基普·索恩撰写八页的关于一部科幻电影的计划。奥布斯特在电影的附着上,综艺杂志指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之前,是“需要几年才能走到一起”。在2007年3月,乔纳森·诺兰被聘请为一部电影撰写剧本,题为《星际穿越》。
由于斯皮尔伯格于2009年把他的工作室梦工厂从派拉蒙移至华特迪士尼影业集团,所以派拉蒙需要新导演为《星际穿越》执导。克里斯托弗·诺兰建议他的弟弟乔纳森·诺兰于2012年参与该项目。乔纳森·诺兰与基普·索恩会面,然后担任执行制片人去讨论故事中的时空。2013年1月,派拉蒙与华纳兄弟宣布与克里斯托弗·诺兰洽谈为《星际穿越》执导 。他指自己希望鼓励载人航天的目标,并打算根据他自己的想法,与他们弟弟合并写一个剧本。随后到三月,克里斯托弗·诺兰落实为《星际穿越》执导,这将会在他的制作公司先厥电影公司(英语:Syncopy Inc.)与琳达·奥布斯特(英语:Lynda Obst)的琳达·奥布斯特制作公司(英语:Lynda Obst Productions)旗下制作。荷李活速报指诺兰的酬金是二千万美元,而非电影销售额的20%,约$121万美元。为了研究电影的拍摄,诺兰参观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及私营的航天公司太空探索科技公司。
虽然派拉蒙和华纳兄弟传统上是竞争对手的工作室,华纳兄弟发行了诺兰的蝙蝠侠电影(英语:The Dark Knight Trilogy),并跟他的公司先厥电影公司寻求诺兰于派拉蒙制作《星际穿越》的股份。华纳兄弟同意给派拉蒙共同资助下一部电影《五月十三日》,及电视连续剧《南方公园》改编的电影 的权利。华纳兄弟公司也同意让派拉蒙共同出资,作为“一个有待确定的华纳A-list资产”。2013年8月,传奇电影公司最终审定了跟华纳兄弟达成协议,资助电影约25%的制作,虽然无法延续其与华纳兄弟公司约8年的合作生产伙伴关系,据报导,传奇电影同意放弃《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的融资计划,以换取《星际穿越》的股份。
编写与选角

1935年4月中旬发生于美国德州北部的一场沙尘暴,为1930年代北美黑色风暴事件的一部分。以此为主题的纪录片《
黑色风暴(英语:The Dust Bowl (film))》为后来电影的场景设定提供了题材
编剧乔纳森·诺兰被斯皮尔伯格聘为《星际穿越》编写剧本,斯皮尔伯格为此已努力了四年的时间。为了要了解科学的理论,他在写剧本期间到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相对论。强纳森说他对航天飞机计划,以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是如何缺乏资金支持载人火星任務也持悲观态度。编剧在一些科幻电影找到灵感,如机器人瓦力(2008)及阿凡达(2009)。《娱乐周刊》评论指:“他把内容设定在一个被枯萎病蹂躏的反乌托邦未来社会,但顽强的民族都不屈服于绝望。”强纳森的哥哥,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他曾研究其他科幻电影剧本,但在繁多的剧本之间,决定采用《星际穿越》的剧本,选择由乔纳森和基普·索恩提出的想法,在他把自己努力多年的剧本合并之前,挑选他觉得他作为导演可以得到“传达给观众,希望不会失去他们”。导演克里斯多福在首个小时保持强纳森的意念,它设置于未来资源枯竭的地球,这个灵感源自美国于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期间的黑色风暴事件。克里斯多福反而修改了剧本,改为一队人进入太空。看过2012年的纪录片《黑色风暴(英语:The Dust Bowl (film))》为灵感,他联络该电影的导演肯·伯恩斯及制片人戴顿·邓肯(Dayton Duncan),请他们允许用于电影的专题采访。
2013年4月,决定由马修·麦康纳和安妮·海瑟薇作为电影的主演。导演克里斯多福·诺兰说,在他看过麦康纳于2012年电影《泥土》中的塑造后就对他产生了兴趣。他表示麦康纳的角色就像个凡夫俗子,且会遇到“一般观众可能会遇到的故事”。演员伊凡·卡汉拒绝了参与本片的演出,因为他比较想出演印度电影《美味情书》和《行动日(英语:D-Day (2013 film))》。而马特·达蒙则在2013年8月底左右客串出演本片,并拍摄了他在冰岛的戏份。
由派拉蒙、华纳和传奇影业联合制作,派拉蒙负责北美发行,华纳负责海外发行。2013年8月在加拿大亚伯达省开拍。片中大约有70分钟IMAX摄影机拍摄之画面,在IMAX影厅(70mm IMAX影厅,不含数码IMAX影厅)能获得完整的展开效果。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家基普·索恩参与了剧本创作,他对虫洞和时间旅行的研究为本片增添了不少科学依据。诺兰御用艺术指导内森·克劳利(英语:Nathan Crowley)表示,剧情还涉及黑洞原理、相对论和万有引力等许多科学概念。摄影师是《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的摄影师霍伊特·范·霍特玛(英语:Hoyte van Hoytema),而非诺兰的御用摄影师华力·普菲斯特,剪辑师是诺兰的老搭档李·史密斯(英语:Lee Smith (editor)),汉斯·季默五度为诺兰作品配乐。
科学指导
基普·索恩担任本电影科学顾问,确保虫洞、相对论等尽可能地准确。他表示他们讨论了如何描绘虫洞和黑洞,然后计算了容许光线穿过虫洞或围绕黑洞的方程,因此观众看见的是建基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方程。
在设计虫洞和巨型旋转黑洞时,索恩与视觉效果总监和三十名电脑特技人员合作。索恩向特技人员提供理论方程,由他们按方程编写新的电脑特技软件以造出准确的重力模拟。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最初担心合乎科学准确度的黑洞对观众而言未必能够理解,而有可能需要不合理地改变外观,但最后认为只要他维持一致的拍摄角度就能让效果可被观众理解。由于黑洞体积巨大,质量相对极小的人类得以进入事件视界而不会发生面条化现象。虫洞于剧中也非二维空间之洞穴而是三维空间之球体。
于早期制作中,索恩立下了原则:不能违反现有物理定律,一切想像均须有科学根据而非单凭编剧的想像。诺兰在不影响电影制作的前提下接受这个原则。索恩曾一度花费两星期时间游说诺兰放弃一个关于角色超越光速飞行的理念,他也表示能够容许最大艺术自由的是剧中角色到访之一个星球的冰云层。
评论
专业影评
在烂番茄网站收集到的308篇评论中,有219条正面评价、89条负面,电影的“新鲜度”为71%,观众支持度85%,平均分数为7(最高10)。该网站共识写道:“《星际穿越》代表着更惊心动魄、令人深思,并在观影视觉上是部灿烂的电影,这有些来自于编剧兼导演的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期望,即使它的思想冲击力超过一定程度的把握”。Metacritic的46篇评论中,有35条评论为正面、10条褒贬不一、1条负面,得分为74(满分100),表明“总体好评”。据《洛杉矶时报》报道,电影评论家大多认为“《星际穿越》是一个有娱乐性、情感和发人深省的科幻传奇故事,纵使它会有些沉闷和感伤。”
其它评论
杂志《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评论员Kirsten Acuna指出电影有四个不合理之处:库珀寻获国家航空航天局秘密基地时被捕受盘问,但不久即被总署指出是它们的唯一希望,认为总署应有宇航员名单而且理应能于更早时间与库珀联络;库珀于进入黑洞后身处一个连接小时候墨菲书架的五维空间,认为这设定过于天马行空;归乡是库柏在整出电影的生存动力,结尾部分与女儿墨菲只作约两分钟短暂重逢后,随即出发作另一旅程。库珀的儿子汤姆数十年来多次传送视讯给他甚至使他落泪,但最后完全没有打听儿子下落。Mashable评论员Christina Warren指出黑洞的吸积盘并不合乎科学:其释出之高能量X射线本应烧毁了航天器和船员。剧中没有明确提及该吸积盘由什么组成;释出的光线颜色也本应因为多普勒效应而有所不同。中国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系的王斌教授表示“接近黑洞,就会被黑洞的潮汐力撕得粉碎,任何东西都不例外。男女主角在靠近黑洞的行星上,这个靠近的概念是多远的距离?就算靠近黑洞到可以感受到黑洞的作用,一旦越过视界,你也就无法再返回。”
票房
北美
《星际穿越》只有在某些限定地区提前释出,在美国和加拿大影院选择在11月4日下午8:00上映,这与2014年美国参议院选举同期推出。视频票房1.35万美元荣登次日周三的首位(其中包括周二晚上的总值),从249间影院(其中有42人是观赏IMAX银幕)中IMAX版占公司总毛利的62%。有240间影院播放35mm、70mm和IMAX70mm的电影格式。这部电影在周四深夜赚了350万,周二至周四的特映共计490万美元。
美国首周末收4700万美元次于迪士尼动画片《超能陆战队》居亚军,其中IMAX银幕产出1340万超过25%,也超越了《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的1260万。次周末收2919万列第三。第三周末收1510万蝉联第三。第四周末收1580万列第四,四周累计1.47亿。
国际
本片于11月5日在法国和比利时发行,在这两个地区的市场占了50%的份额,成为前五名的电影之一。在26日首次亮相在法国,来自750个萤幕就获得了74万3000美元。这部电影于11月6日主要发行在超过35个市场,如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巴西,并获得了870万美元总额。最高的首映票房是来自于韩国的480万美元(1090个大萤幕)。
中国方面,首周5天收获2.69亿人民币列第一,次周收2.58亿蝉联冠军,第三周收1.47亿实现三连冠,第四周入账6070万列第四位;最终票房7.55亿人民币。2020年8月2日,本片在中国大陆地区重映,首周1日票房达到3566万人民币,成为当日票房冠军;而重映后4天电影总票房达到8亿人民币。
韩国方面,最终观影人次为10,275,484人次。
香港方面,首周四天收1163万港币列榜首,第二周和第三周分别以1544万和1001万蝉联冠军。最终票房5178万港币。
台湾方面,首周三天票房为新台币5100万元;次周票房累计至新台币1.27亿元;第三周票房累计至新台币1.81亿元;第四周票房累计至新台币2.2亿元;第五周票房累计至新台币2.48亿元;第六周票房累计至新台币2.72亿元;第七周票房累计至新台币2.8亿元;最终全台票房为新台币2.86亿元,位居2014年全台票房第五名。
上一届: 《狂怒》 |
![]() 第44 - 46周 |
下一届: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 |
上一届: 《控制》 |
![]() 第45 - 46周 第49周 |
下一届: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 |
上一届: 《忍者神龟》 |
![]() 第46 - 48周 |
下一届: 《匆匆那年》 |
荣誉
荣誉 | |||
---|---|---|---|
奖项/电影节 | 类别 | 得奖人 | 结果 |
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配乐 | 汉斯·齐默 | 提名 |
最佳音效剪辑 | 理查德·金(英语:Richard King) | 提名 | |
最佳音效 | Mark Weingarten, Gary Rizzo, Gregg Landaker | 提名 | |
最佳艺术指导 | Nathan Crowley, Gary Fettis | 提名 | |
最佳视觉效果 | Paul Franklin, Andrew Lockley, Ian Hunter, Scott Fisher | 获奖 | |
第6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 最佳原创音乐 | Hans Zimmer | 提名 |
最佳摄影 | Hoyte van Hoytema | 提名 | |
最佳艺术指导 | Nathan Crowley, Gary Fettis | 提名 | |
最佳视觉特效 | Paul Franklin, Scott Fisher, Andrew Lockley | 获奖 | |
2014美国电影学会奖 | 年度十佳电影 | 爱玛·汤玛斯, 克里斯托弗·诺兰, 莲达·奥布斯特(英语:Lynda Obst) | 获奖 |
芝加哥影评人协会 | 最佳导演 | 克里斯托弗·诺兰 | 提名 |
最佳美术指导/制作设计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霍伊特·范·霍特玛(英语:Hoyte van Hoytema) | 提名 | |
最佳原创配乐 | 汉斯·齐默 | 提名 | |
金球奖 | 最佳原创配乐 | 汉斯·齐默 | 提名 |
凤凰城影评人协会 | 最佳原创配乐 | 汉斯·齐默 | 提名 |
最佳摄影 | 霍伊特·范·霍特玛 | 提名 | |
最佳剪辑 | 李·史密斯(英语:Lee Smith (editor)) | 提名 | |
最佳制作设计 | 纳森·克劳利 | 提名 | |
最佳视觉效果 | 安德鲁·洛克利(英语:Andrew Lockley), 伊恩·亨特 | 获奖 | |
最佳年轻演出-女 | 麦肯基·弗依 | 提名 | |
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 | 最佳摄影 | 霍伊特·范·霍特玛 | 提名 |
最佳制作设计 | 纳森·克劳利 | 提名 | |
卫星奖 | 最佳摄影 | 霍伊特·范·霍特玛 | 提名 |
最佳原创配乐 | 汉斯·齐默 | 提名 | |
最佳视觉效果 | 安德鲁·洛克利, 伊恩·亨特, 保罗·富兰克林(英语:Paul Franklin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斯科特费雪 | 提名 | |
华盛顿特区影评人协会 | 最佳美术指导 | 制作设计师:纳森·克劳利, 布景师:盖瑞·弗帝斯 | 提名 |
最佳摄影 | 霍伊特·范·霍特玛 | 提名 | |
最佳剪辑 | 李·史密斯 | 提名 | |
最佳原创配乐 | 汉斯·齐默 | 提名 | |
最佳年轻演出 | 麦肯基·弗依 | 提名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