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希替尼与贝伐珠单抗联合疗效怎么样?
2019年5月Clinical Lung Cancer杂志上刊登了SPIRAL II研究的研究设计,该研究是单臂、前瞻性、开放标签、多中心的II期研究,纳入未经治疗的IV或术后复发的EGFR+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同时允许纳入恶性胸腔积液或心包转移的患者,研究剂量为奥希替尼80mg联合贝伐珠单抗15mg/kg q3w。主要研究终点是1年PFS率,次要研究终点是ORR,PFS,OS等。该研究目前在进行中。
2019年5月Clinical Lung Cancer杂志上刊登了SPIRAL II研究的研究设计,该研究是单臂、前瞻性、开放标签、多中心的II期研究,纳入未经治疗的IV或术后复发的EGFR+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同时允许纳入恶性胸腔积液或心包转移的患者,研究剂量为奥希替尼80mg联合贝伐珠单抗15mg/kg q3w。主要研究终点是1年PFS率,次要研究终点是ORR,PFS,OS等。该研究目前在进行中。
2019年5月31日至6月4日,在芝加哥召开的2019ASCO公布了一项奥希替尼(Osimertinib)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EGFR+NSCLC患者的I/II期研究数据,该研究在安全性和生存数据两方面均得到初步认可。该研究是单臂、前瞻性、开放标签、多中心的II期研究,纳入未经治疗的IV或术后复发的EGFR+NSCLC患者,同时允许纳入恶性胸腔积液或心包转移的患者,研究剂量为奥希替尼80mg联合贝伐珠单抗15mg/kg q3w。主要研究终点是1年PFS率,次要研究终点是ORR,PFS,OS等。该研究目前在进行中。
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在不同病程阶段中会有40%左右的患者发生脑转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比例。众所周知,化疗药物很难突破血脑屏障,因此对于脑转移的治疗,其疗效无法让人满意。在靶向治疗时代,对于EGFR突变阳性伴脑转移的患者,EGFR-TKI是比较经典和标准的治疗模式,但是第一代EGFR-TKI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较弱,同时临床数据也告诉我们,第一代EGFR-TKI治疗失败的患者中,有三分之一是伴有脑转移或脑膜转移。为了突破这一治疗瓶颈,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泰瑞沙)应运而生。
5月31日至6月4日,在芝加哥召开的2019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将公布一项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EGFR+NSCLC患者的I/II期研究数据,该研究在安全性和生存数据两方面均得到初步认可。于此同时,其他探索奥希替尼和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EGFR+NSCLC患者的I/II和III期随机研究也在进行中。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出现软脑膜转移会严重影响预后,必须尽早进行有效的筛查及诊断,及早治疗。由于软脑膜转移更常见于驱动基因突变患者,对此吴一龙教授团队近几年做了一系列的研究,报道了EGFR/ALK突变患者软脑膜转移的精准诊断方式及治疗相关预后情况,研究包括相关基因检测的准确性,为医生及患者诊治提供了大量临床证据参考。
2018年NCCN指南更新,将奥希替尼/泰瑞沙纳入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推荐, 2019年第二版NCCN指南则将其提升为优先推荐,这是非常显著的改变。与此同时,日本肺癌学会指南以及欧洲ESMO指南也都将奥希替尼作为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优选方案进行推荐。近期由ESMO委托CSCO和CTONG联合发布的泛亚太ESMO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中,奥希替尼也被列为一线治疗推荐,并且是最高推荐级别。因此纵观目前各大指南,在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一线使用奥希替尼已经非常明确。
晚期肺癌患者检测出EGFR阳性,应该使用哪些靶向药?EGFR阳性患者一线可用的靶向药有五种,分别是吉非替尼(一代)、特罗凯(一代)、阿法替尼(二代)、达克替尼(二代)、奥希替尼(三代),其中在新指南中奥希替尼成为了EGFR阳性患者的一线首选推荐,这意味着晚期肺癌一线以吉非替尼、特罗凯为主的多年陈规将被打破。但是要提一嘴的是,这时美国最新指南,所以不覆盖国产靶向药。
对于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而言,第一代EGFR-TKI靶向药物是主流的一线治疗药物,在临床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通常使用1~2年之后,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对第一代靶向药物产生耐药性。第二代EGFR-TKI靶向药物在体外对EGFR T790M突变有活性,但临床未能克服T790M突变产生的耐药性。国内刚刚获批上市的第二代产品辉瑞达克替尼相比第一代及第二代产品更具优势,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然而耐药性问题依然是这款产品的短板。
对于我们国内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可以使用的靶向治疗药物目前除了一代靶向药特罗凯,易瑞沙,二代药阿法替尼以外,还有第三代靶向药物奥希替尼/AZD9291可以使用。肺癌患者们似乎将第三代靶向药物奥希替尼直接纳入了前几代靶向药失败后的三线二线治疗中。但其实奥希替尼除了对前几代靶向药耐药后产生的T790M基因型肺癌有效果以外,对于EGFR基因突变的肺癌一线治疗也同样有着突出的治疗有效性。
奥希替尼是第三代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在我们国内奥希替尼常常是第一代以及第二代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耐药之后产生了新的T790M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一般来说无论是哪款肺癌靶向药在耐药之后都一定要进行新的基因检测,看看有无新的基因突变,然后根据新的基因突变选择相应的靶向药进行治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奥希替尼耐药后的二次基因检测到底有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