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唑替尼

克唑替尼说明书中有对如何用药有具体要求吗?

  克唑替尼/赛可瑞在我们非小细胞肺癌的抗癌临床治疗中有着非常不错的治疗效果,一般来说只要按照克唑替尼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来继续服用,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每位肺癌患者的情况其实都有所不同,克唑替尼/赛可瑞在我们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很有可能会因为病情或者是其他因素而导致治疗中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克唑替尼说明书中有对如何用药有具体要求吗?,遇到特殊情况该如何调整用药剂量呢?

克唑替尼用药期可能出现的轻微和严重副作用分别是什么?

  克唑替尼对于国内许多非小细胞肺癌ALK基因突变的患者都有非常不错的治疗效果,对于我们国内的患者来说克唑替尼治疗有效率非常高,但是同样让人困扰的是克唑替尼治疗也有比较多的不良反应以及副作用,是药三分毒,克唑替尼出现药物毒性是在所难免的。康安途提醒各位克唑替尼副作用有的轻微,不用治疗也可以自己痊愈,但是克唑替尼用药时有些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不处理很有可能导致死亡,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克唑替尼为什么会耐药?克唑替尼耐药后还可以选择哪些靶向药物?

  克唑替尼是针对ALK突变以及ROS1融合、c-MET扩增的一代靶向药,对ALK突变呈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显著,客观缓解率达60%左右,无进展生存期为8-10个月,相比于化疗显著改善并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克唑替尼效果如此好,但是仍然避免不了耐药,而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耐药问题也限制了克唑替尼的应用。那么克唑替尼为什么会耐药呢?ALK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继发性耐药问题,约37%属于ALK继发性耐药突变。又分为ALK激酶区突变(28%)和ALK基因拷贝数扩增 (9%)。ALK激酶区突变是最早明确的耐药机制。目前,在克唑替尼耐药的患者中发现了在ALK激酶区有二次突变的情况发生,在相关体外试验中也证实了这些突变是导致肿瘤细胞出现耐药的主要原因。

免疫治疗后序贯克唑替尼治疗可能会增加肝脏毒性的发生率

  当下中国,越来越多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免疫治疗成为目前炙手可热的抗肿瘤治疗方式。那么,前期接受过免疫治疗是否会影响后续TKI治疗的毒性呢?近期发布在JTO杂志的一项研究,探索了免疫治疗和TKI序贯疗法是否会增加肝脏毒性。该研究纳入了2008年1月至2018年4月,在麻省总医院接受治疗的ALK融合、ROS1融合和MET exon14跳跃突变或扩增的晚期NSCLC患者。要求患者接受过免疫治疗和TKI序贯疗法,对照组中,仅要求患者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

导致克唑替尼产生耐药的原因有什么?

  克唑替尼对带有ALK融合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耐药问题限制了克唑替尼的应用。目前,出现的色瑞替尼等二代ALK抑制剂等药物,虽然可以克服部分一代ALK TKIs的耐药问题。但解决耐药问题的最佳方法还是寻找到导致克唑替尼耐药的根本原因,然后来对症处理,目前已经发现的导致克唑替尼产生耐药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ALK抑制剂克唑替尼耐药后可以使用塞瑞替尼后续治疗

  近十年来靶向治疗突飞猛进,尤其是ALK抑制剂,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二代、三代ALK抑制剂的研发获批接踵而至,使得ALK阳性NSCLC有希望进入慢病时代。但是目前在全程管理中还是有不明之处,针对ALK一代、二代、三代抑制剂的学术探索依然火热。例如,不同二代ALK抑制剂在安全性、人群选择性、疗效等方面可能稍有区别,但总体生存可能差异不大。此外,针对如何续贯ALK抑制剂,临床医生的讨论很激烈,围绕ALK抑制剂的基础研究,包括进一步的选择人群、给药方式、续贯方式等研究,都值得深入探索。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克唑替尼时需警惕心衰风险

  克唑替尼(Crizotinib)是用于治疗成人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进展型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于2015年2月25日上市,目前全球约14700名患者使用过该药。但英国药监局发布信息表示:医务人员需警惕克唑替尼的心衰风险。自克唑替尼上市后,药品监管部门共接收40例克唑替尼致心衰报告,其中大多数心衰发生于用药后1个月内。在这些案例中,有些患者停用克唑替尼后心衰症状缓解,有些患者再次用药后心衰症状再次出现。欧洲药品管理局的一项相关研究显示:心衰是克唑替尼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截至2015年11月3日,英国药监局已收到2例与克唑替尼有关的心衰案例报告,其中1例为使用该药引发心衰导致死亡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

克唑替尼治疗ROS1阳性的东亚晚期NSCLC患者的整体耐受良好

  大约1-2% NSCLC患者有ROS1基因重组,由于其发生率较低,所以较难筛查。克唑替尼在ROS1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估了克唑替尼治疗ROS1阳性的东亚晚期NSCLC 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在此项开放,单臂II期试验中(NCT01945021),ROS1阳性、ALK阴性、接受过≤3线系统性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初始剂量为250mg BID的克唑替尼治疗。治疗持续至疾病进展(依据RECIST,由独立的影像学评估[IRR]判定),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反应、患者拒绝或是研究者谨慎考虑后,为了试验的整体利益而停止治疗。首要终点为IRR评估的ORR。

克唑替尼crizotinib治疗后什么时候换药

  自克唑替尼crizotinib于2013年在全球上市以来,从疗效持续的时间上来讲,很多患者使用克唑替尼耐药后选择了第二代的ALK抑制剂。与此同时,在最近一两年,第二代的药物已经成为了一线治疗的选择,这也就表明第二代ALK抑制剂耐药也成为了临床中常见的问题。

肺癌药物克唑替尼对小叶乳腺癌具有抗肿瘤作用

  小叶乳腺癌通常由雌激素(oestrogen)驱动,因此激素疗法是这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耐药性很常见,小叶乳腺癌对化疗也反应不佳。这意味着这类患者在接受目前激素疗法治疗后若病情进展则鲜有治疗选择。在实验室内开展的细胞及小鼠测试发现,肺癌药物克唑替尼和其他ROS1抑制剂的合成致死效应也在内分泌抵抗模型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