仑伐替尼

孟加拉版乐卫玛/仑伐替尼比印度仑伐替尼还便宜

  在国内,肝癌多数都是病毒性肝炎诱发的,因此对于晚期“肝友”而言,也非常关注靶向抗肝癌药物。2018年卫材的仑伐替尼(乐卫玛)在美国增加获批了肝细胞癌(HCC)适应症,国内原发性肝细胞癌也同年获批,成为近十余年来第一个获批的针对肝癌的靶向药物。仑伐替尼属于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VEGFR、PDGFR、cKit等均有作用。

乐伐替尼/仑伐替尼后线治疗结直肠癌疾病控制率为70.0%

  乐伐替尼/仑伐替尼是国内已上市的肝癌方面的靶向药物,其在药物属性上类似瑞戈非尼,是一种多靶点的抑制剂(VEGF受体1-3,FGF受体1-4,PDGF受体a, RET, KIT),目前获批的适应症除了肝癌、还有肾癌、分化型甲状腺癌。但是瑞戈非尼目前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因为毒副反应而需要调量。因此,一项来自日本的学者们开展了一项II期临床研究,他们探索了乐伐替尼在晚期标准化疗后耐药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

乐伐替尼/仑伐替尼的疗效是否名副其实?

  一线治疗肝癌的新星药物仑伐替尼(乐伐替尼)的循证医学证据已被大家所熟知,那在真实世界中,其疗效是否名副其实呢?接受过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是否还能从仑伐替尼获益?2018年9月,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仑伐替尼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无法切除的肝细胞癌(uHCC)的一线治疗。至此,索拉非尼占据肝癌一线治疗独家地位的局面被打破!

乐卫玛/仑伐替尼能否填补肝癌的二三线治疗?

  索拉非尼之后,很少有有效的TKI新药用于uHCC。尽管有瑞格菲尼,但近有三成的患者可使用。仑伐替尼(乐卫玛)作为一个新的抗肝癌药物,其在二线甚至是三线的真实世界的疗效如何?是否能填补“未满足”的需求?最新的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评估了对初始即进行仑伐替尼治疗以及事先接受其他TKI治疗后使用仑伐替尼的uHCC患者的疗效。

新一代肝癌靶向药物仑伐替尼与索拉非尼相比哪个效果好?

  在靶向治疗领域,十多年前索拉非尼的问世、SHARP和ORIENTAL两项大型国际临床研究相继获得成功,开启了分子靶向治疗肝癌的阿里巴巴大门。然而,此后诸多的一线、二线治疗临床研究均以失败告终,这其中有肝癌非常难治的原因,也与药物本身优越性不明显或临床试验的设计、执行、质量控制方面存在问题等有关。2018年,仑伐替尼的出现成功打破了这一僵局。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瑞达联合仑伐替尼治疗肝癌患者的疗效怎么样?

  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许多肿瘤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极具发展前景,陆续获批多个临床适应证,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除了在霍奇金淋巴瘤等少数肿瘤获益非常大以外,免疫治疗在大部分恶性肿瘤的客观有效率仍然十分有限(一线治疗的客观有效率在20%左右),因此,对于肿瘤这类极为复杂的疾病,可能仅凭“一招制敌”是远远不够的,而是应该积极探寻与其他治疗手段的有机结合。

仑伐替尼与来曲唑联合治疗乳腺癌时的用量是多少?

  仑伐替尼(Lenvatinib),代号:E7080,是一种多靶点RTK抑制剂。2015年在美国和欧洲获批单药治疗侵袭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2016年又获批治疗晚期肾癌,2018年,再一次获得肝癌的适应症。仑伐替尼的上市,打破了索拉菲尼的一线统治地位。在妇科肿瘤中,仑伐替尼也有突破,如2019年SGO报道的仑伐替尼联合周方案紫杉醇治疗铂耐药卵巢癌,ORR 71%;2018年ASCO报道的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子宫内膜癌,ORR 39.6%。不过,在乳腺癌鲜有数据报道。

乐伐替尼/仑伐替尼改变了抗肝癌药物的现状

  肝癌是发生在肝脏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以致于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就是中晚期了,没办法进行手术治疗。对于晚期肝癌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十分有限,患者的生存期几乎是以天来计算。2007年,索拉非尼的出现打开了晚期肝癌靶向治疗大门,但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而后一系列挑战索拉非尼一线地位的靶向药均以失败告终,直到乐伐替尼的出现。

可瑞达加仑伐替尼能治疗哪些子宫内膜癌?

  9月18日,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药品监管机构在同一天时间加速批准通过一项新的“免疫+靶向”组合治疗方案――可瑞达(K药)联合仑伐替尼(Lenvatinib)治疗特定类型的晚期子宫内膜癌。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加速批准是在三个不同的国家同时批准的,这一批准意味着很多原来传统治疗复发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后通过免疫治疗可以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仑伐替尼与索拉菲尼在肝细胞癌治疗中拥有重要地位

  基于高密度基因芯片和高通量测序的前沿基因组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单基因研究模式。靶向激酶类的抗肿瘤药物是目前治疗肿瘤的主流方式。基于激酶的肝癌分型、预后,能够使患者有效安排生活、工作,同时打破基于脏器的用药界限,实现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增加对症药物的选用范围,实现对症下药,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变革治疗效果,挽回生命,降低不必要的毒副作用和过度治疗,降低成本,提高生活质量。